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社会实践

贵医青年三下乡 | 寻访先驱足迹,赓续红色血脉——赴安顺王若飞故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发布者:  时间:2025-07-16 16:59:25  浏览:

7月9日,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知行黔路,步履安顺” 服务队赴安顺王若飞故居参观学习。队员们了解故居建筑风貌、聆听王若飞生平事迹后深有感触,拍摄 “若飞精神” 主题微团课。活动中,大家领略建筑文化,体悟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的精神内涵,立志将红色基因化为动力,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一·古朴故居,展风貌

王若飞故居坐落于安顺市中华北路,建于清初,是距今三百余年的典型南方民居,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踏入故居,经门道入四合院,青瓦灰墙,木刻门窗,规整院落铺陈石板,昔日花坛、鱼池犹存。厢房堂屋陈列旧物,无声讲述岁月故事,处处流淌历史韵味。

门楼之上,“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赫然夺目,这是王若飞同志的临终箴言,亦是其革命一生的写照,彰显着共产主义战士不渝初心。

故居旁的陈列馆借助现代声光、投影等技术,融合绘画雕塑,生动再现王若飞同志的光辉足迹,让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续传承。

这座百年故居,既以古朴建筑承载清代民居特色,更以革命印记彰显城市品格与时代精神。



二、生平讲述,忆峥嵘

为救民族危亡,王若飞随舅父东渡日本,后赴法勤工俭学。旅欧期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志士并肩,参与创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与中共旅欧支部,自此投身共产主义事业。

1925年归国,投身大革命,秘密组织工人运动。1931年在包头被捕。狱中五年,他严守机密,坚持斗争与学习,写下《中国农民战争》等著作,立誓“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

1937年,经党营救出狱,即刻奔赴延安,成为毛泽东、周恩来得力助手。深入边区制定政策,宣传党务,凝聚军民抗战意志。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携国共谈判方案返延请示,临行前留下:“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嘱托。但飞机在山西黑茶山失事,不幸殉国,时年五十。

三、若飞精神,永传承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王若飞以“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贯穿一生:不惧迫害,组织群众斗争;身陷囹圄仍坚守初心捍卫信仰。其事迹凝练的坚定信念、无畏担当与无私奉献,是“若飞精神”的核心内核。

此次参观令人震撼。在“三下乡”及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贵医青年将以此精神为指引,化崇敬为行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乡村振兴与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让“若飞精神”在新时代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