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照相馆”作为我校团委青年媒体中心打造的社会实践服务品牌项目,已连续三年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贵州省少数民族村寨,为当地群众免费拍摄肖像照。这一充满温情的公益行动,不仅为村民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忆,更成为连接城乡情感、传递青春正能量的桥梁,深受群众喜爱与赞誉。

今年的7月,由贵州医科大学青年媒体中心、青马宣讲团组建的“石榴花开·青骑黔行”实践队,将“青梅照相馆”的镜头对准了贵安新区马场镇松林村。这个位于黔中腹地的苗族村落,位于贵安新区西南部,面积约7平方公里,距马场镇4.7公里、贵阳市30公里。全村分为鸡窝、松林、新寨三个自然村寨,共112户496人,其中,苗族同胞占比约70%,他们与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亲如一家,和谐共居。

在松林村村委会的协助下,实践队员迅速搭建起临时摄影棚。蓝色的背景布映衬着村民质朴的笑脸,相机快门声与欢笑声交织成夏日的乐章。“来,大家看镜头,我们的生活甜不甜?我们的家乡美不美?”随着志愿者充满感染力的引导,村民们或身着传统苗族服饰,或怀抱孩童,或携手老伴,在镜头前自信地摆出姿势。“甜~美~”响亮的回答回荡在村寨上空,实践队员迅速按下快门,将这份发自内心的喜悦永远定格。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承载着村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实践队员不仅用相机记录笑容,更通过交流,倾听他们最真挚的愿望:“希望祖国越来越好”“希望粮食丰收,家人健康”“希望长大也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折射出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青年学子深刻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为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留下珍贵影像,实践队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顶着烈日走遍三个寨子的每一户人家。这些被定格的瞬间里,有羞涩的期待、有欣慰的泪水,更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一切,正是“青梅照相馆”三年如一日跋山涉水、用光影传递温暖的最好注脚。







三年来,这群贵医青年以镜头为笔、光影为墨,在黔贵大地的褶皱里编织出一张跨越山海的“温暖之网”,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黔山秀水间生根发芽。未来,这支“追光”的队伍将继续跋山涉水,用青春的镜头记录更多“中国乡村表情”,让每一朵民族团结之花都能在光影中绚烂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