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生物与工程学院(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七彩假期”、“多彩贵州”、“圆爱行动”国家专项“科技助农·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组织“伴老携童·筑梦盛夏”、“七彩筑梦·红色航程”分队青年学子深入三穗南桥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党史+”宣讲、“科普+”训练营、“故事+”叙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理论宣讲,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党史+”宣讲
科技感,赋能红色文化
团队用PPT、音乐、微视频等形式,面向乡村儿童播放党的二十大、党史知识相关视频,用“大理论”与“小故事”相结合,让红色文化教育变得更加的立体生动。宣讲团成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小朋友们十几张板凳排排坐。宣讲员用简短精彩的语言讲解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竹板打起响哒哒,我们礼赞党的二十大,国家富强民族兴盛,人民幸福乐盈盈。”宣讲团成员龙春晓以歌谣的方式开展宣讲,“家常话”说“大道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进小朋友心窝里。

实践团成员认真开展理论宣讲

实践团结合视频开展理论宣讲
同时结合有奖问答形式,引导小朋友积极讨论身边的科技产品,结合AR技术,向小朋友们播放有声读物,展示科技魅力,让宣讲声声入耳,句句入心。

团队成员结合AR向村民开展理论宣讲

实践团理论宣讲合影
“科普+”训练营
共参与,建设和美城乡
为积极响应“和美城乡”四大行动,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科普训练营活动,建设美丽乡村。
团队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结合电子资料,向小朋友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组织南桥村小朋友们参与垃圾分类趣味闯关游戏,活动中大家自觉站好队,通过随机选择卡片,根据卡片所描述的垃圾类型,投入正确的垃圾桶内,让每一位小朋友们参与活动中,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高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实践团组织南桥村小朋友们
开展垃圾分类趣味闯关游戏

实践团组织南桥村小朋友们
开展垃圾分类趣味闯关游戏

实践团与小朋友们科普活动合影
“故事+”叙说
强国有我,做时代新青年
为进一步体悟老一辈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的壮志情怀,实践队看望参战老兵,慰问老党员。老党员们畅谈乡村生活的巨变,高度赞扬党的惠民政策,感受到科技对农业的积极影响。看到他们幸福的笑脸,团队成员更加坚定奋进新时代的决心。
团队邀请“有故事的人”陈光月加入理论宣讲,向当地群众讲述红色故事,他在宣讲中饱含深情地说,“入伍3个月他就参加了越南自卫反击战,心中虽怕,但从未想过后退一步,为了身后的祖国,愿意拼光最后一颗子弹、流尽最后一滴血。”在听到很多大学生计划毕业后从军,他感到非常欣慰,感慨道,“保家卫国的重任就交给你们了。”

参战老兵畅谈乡村生活变化

参战老兵向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理论宣讲
团队还邀请到南桥村村支部书记蒋大文为全体党员上党课,作为一名1987年入伍的老兵,他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生,经过部队的锻炼,培养了钢铁般的意志,激发了保家卫国的信心决心,困难危险面前永远冲在第一位。”退伍之后,他放弃先前优渥的工作条件,毅然决然地回到南桥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的梦想一直激励着他。“南桥一梦”是南桥村的致富梦,更是蒋书记的振兴梦。积极号召在外务工的乡贤返村,一起为南桥村的发展奋斗。蒋书记将党史学习与自身工作联系起来,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洗礼,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党建学习教育的“精神盛宴”。

南桥村村支部书记蒋大文向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理论宣讲

南桥村村支部书记蒋大文向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理论宣讲
零距离宣讲接地气,面对面沟通深入人心。在田间地头、村民家中,用“拉家常”的方式给村民讲述党的理论、传递党的声音、解读党的精神,贵州医科大学生物与工程学院(健康医院现代产业学院)实践队正以“板凳宣讲会”这种“拉家常”的方式让理论宣讲在基层落地生根,在面对面、心贴心的互动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飞入群众心坎里、浸润群众心田中。
排版|姚劼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