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引领青年大学生用眼睛发现贵州之美,了解贵州本土“非遗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传承和发扬贵州传统戏剧中的“非遗”傩戏文化。7月8日至9日,由贵州医科大学校团委组织部老师和研究生会同学组成的“大傩承古礼,非遗千古传”社会实践团队在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图书馆、花溪区夜郎谷、傩文化主题公园等地开展傩文化调研社会实践活动。

追溯古迹,找寻傩戏文化
7月8日,实践队一行来到了贵州省博物馆。在博物馆《民族贵州》展厅,通过参观学习贵州德江傩戏面具展品和博物馆讲解人员的详细解说,成员们了解了傩戏的表演形式、人物、面具角色等情况。一个个雕工精湛的面具,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传统傩戏戏剧角色的独特魅力,让人为之惊叹,面具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的目光,仿佛置身于传统戏剧的神秘世界中。团队成员中来自德江的安江飞同学向参观游客和实践队员补充介绍了当地关于傩戏的戏剧故事和傩戏目前的传承情况,并仔细回答了游客们提出的相关问题,让大家获益匪浅。





收集文献,学习傩戏文化
随后,实践队前往贵州省图书馆查阅傩戏相关文献,在书海中感受傩文化的魅力。实践队在收集过程中了解到傩戏是以面具为其艺术造型的重要手段,因傩戏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民族等背景不同,故其名称也各异,根据组织者的身份和演出场次分为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和寺院傩四类。傩戏具有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戏剧学等多学科学术研究价值,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切身体验,传承傩戏文化
7月9日,校研究生会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花溪区夜郎谷参观学习。实践队实地观看了由贵州印江秦氏傩坛传承人秦仁军团队带来的傩戏《秦童看相》和傩技踩天刀表演,绝技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无不为我国博大精深的傩文化赞叹不已。期间,实践队成员们对现场100余名现场观众开展了关于傩文化知晓度的随机调查,向在场观众发放了自制的傩戏文化宣传手册,并作为志愿者为现场观众对傩戏文化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实地体验,大家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傩戏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进一步感受到了由傩面具、傩歌舞、傩技、傩戏等为一体原始剧种的独特魅力。



茶话品茗,共享傩戏文化
实践队来到位于花溪区的傩文化主题公园,通过参观傩戏堂、傩戏戏服、道具展品等,进一步了解傩戏的诞生及发展历程,并与主题公园创建人、贵州印江秦氏傩坛传承人秦仁军进行座谈交流。交流中,秦仁军向大家简述了傩戏作品的历史渊源,讲解了傩文化中推崇的包容与和谐精神,介绍了建设傩文化公园的情况、实施全省寻访傩传承人计划和自身传承宣传傩文化的经历,并展示了一段经典唱段,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到了傩戏的独特文化色彩与魅力,更深刻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以傩文化为代表的非遗文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排版|姚劼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