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社会实践

贵医青年三下乡 | "药"暖人心,为爱导航

发布者:  时间:2023-07-25 16:02:55  浏览:

2023710—14日,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暖人心,为爱导航志愿服务队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七里沟村开展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自身优势,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为空巢老人“解忧、解烦、解闷、解愁、解难”,同时在留守儿童心中播种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种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使大学生志愿者人文素质得以提高,品格和意志得以磨炼,深切感受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厚植为民情怀,践行志愿精神。

携手夕阳红,守护朝阳美,青春暖人心

为引领学生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进一步践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传递社会的温暖与关怀。团队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系列主题活动之“携手夕阳红,守护朝阳美,青春暖人心”。

伴随着夏日的和煦微风和暖暖阳光,志愿者们走村入户,慰问退伍老兵、老党员、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为老人们送去米油等生活常用物品,送给留守儿童马克笔、书、文具等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勤奋努力去追逐梦想,未来做国之栋梁。

志愿者们特别采访了年逾八十的老党员李作富,他从当初风雨飘摇的年代走到如今和平振兴的时代,他回忆往昔艰苦生活,感慨当今幸福时代,对近几年乡村振兴的成果做出了肯定。他字字铿锵:“要感谢党,感谢国家,希望青年可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本次活动,不仅提高了老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缓解他们心理上的焦虑和孤独,也让老人和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志愿者们希望用青春的力量给予长者们和留守儿童们更多精神关爱和慰藉,同时营造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让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得到大力弘扬。

民俗文化我传承,香囊传情护安康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厚植学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同时引领乡村人民了解并切身感受中华优秀民俗文化。团队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系列主题活动之“民俗文化我传承,香囊传情护安康。”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向孩子们生动讲述香囊的悠久历史,来历及作用功效。药学院中草药协会志愿者组织到场的孩子体验香囊制作,亲身感受的同时学习认识中药材,寓教于乐。坚定文化自信,在童心中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共育新时代好儿童,志愿者们一直在路上。

本次活动结束后,药学院中草药协会赠予七里沟村委会四幅中草药植物标本,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将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到七里沟村。看着喜笑颜开的小朋友和老人们,大学生志愿者们也认识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肩上的责任,以本次香囊传情活动为契机,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努力做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宣传者、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示范者。

不忘初心为人民,用药安全进人心

为切实增强乡村人民健康意识,普及用药安全相关知识,引导村民正确用药,做到用药谨慎,合理用药,不滥用不误用。团队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系列主题活动之“不忘初心为人民,用药安全进人心。”

服务队深入农村实探,采访乡村医生覃会仙,了解当地的基本医疗情况,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入户宣传、分发用药安全宣传手册等形式,广泛宣传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用药知识,提高农民群众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让安全用药,健康生活活动走进广大农村,把安全合理用药知识送到了千家万户。

同时志愿者们给村民们派发了一些生活常用药,派发过程中对药效、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讲解,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志愿者们始终坚持增强乡村用药安全意识,提高乡村安全用药水平,致力于深入营造人人关注药品安全的社会氛围,不忘初心,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乡”约盛夏,“药”你同行,筑梦促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了解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性,深刻领悟乡村振兴新发展格局。团队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系列主题活动之“‘乡’约盛夏,‘药’你同行,筑梦促振兴”。

志愿者们跟随驻村书记到达生态鱼塘,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及学习。驻村书记向志愿者们介绍了鱼塘养殖规模,鱼的养殖方法及盈利模式。鱼塘为周围三个村共有振兴产业,总计六个鱼塘十二亩地。鱼塘实行生态养殖,有效提高了鱼类的产量和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将生态文明建设同高质量现代化经济建设有机融合。

随后,驻村书记带领志愿者们前往七里沟村旺兔养殖场。大棚内温度和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卫生环境干净整洁。兔子们体质健壮,毛色健康,眼睛明亮。

通过本次参观活动,志愿者们在了解基层乡村振兴产业的同时深刻认识到身为当代新青年应当具有创新思维,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祖国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

——悟初心,传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红色七月,党旗飘飘。为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赓续光荣传统。团队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系列主题活动之“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悟初心,传使命”。

第一站到达毕节市博物馆,志愿者们紧紧跟随博物馆讲解员的步伐,分别对毕节市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试验区文化四大板块进行了参观学习,亲身看到并感受到毕节试验区近几年的高速发展。

在讲解员生动细致地讲解下,志愿者们一同回顾了长征时期革命先辈们的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瞻仰了馆中革命先辈们的照片,聆听了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一同追忆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足迹”。

第二站,志愿者们来到了庄严的烈士陵园。指导老师余佳在此给大家上了一堂特别而震撼的思政课。“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烈的历史篇章。

志愿者们深入了解了长眠于此的夏曦和赵文海两位烈士的生平,一同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默哀以祭奠英烈,并献上鲜花。余老师带领大家重温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入团誓词,坚定入团初心信念。

经过本次特殊的红色课堂,同学们深刻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应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以一往无前的饱满热情、风雨无阻的昂扬斗志、只争朝夕的务实作风,投入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

夏日炎炎,燕语莺啼,志愿者们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乡村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坚定信念,苦练本领,用实际行动展现青年担当,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贵医青年一直在路上!

排版|姚劼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