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赓续戎装 红医筑魂”实践团队于赴毕节市织金县官寨苗族乡,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团队紧扣“红医推普、红医传承、红医伴老、红医护苗、红医助农”五大核心内容,组织开展推普入乡、暖心义诊、急救科普、红色宣讲、基层调研等系列特色活动,以“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的奋斗姿态,在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将医者仁心融入火热实践,辉映医路青春,展现青年学子的担当与风采。

推普连心红医铸,暖银龄朝夕。银龄守护,青春护航;夕阳服务,红医担当。实践团队以官寨苗族乡的老年人为对象,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开展了“银龄三护”,即“护语之行”“护生之心”“护康之情”活动。团队结合当地情况及老人的年龄特征和语言习惯,采取“推普+剧场”的形式,在官寨社区居委会的院坝里,表演起了“问路遇到方言怎么办”与“当方言遇见支付”等趣味情景剧,确保村民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

推普启智红医行,护幼苗幸福。红医护苗,启智润心;情系幼芽,慧育未来。团队怀揣让孩子们讲好普通话的爱与热忱,用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情怀,组织官寨苗族乡的小朋友们开展了爱国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等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实践团队聚焦儿童群体,精心开展“五堂授课”:“红色讲堂”以“薪火相传,红医铸魂”为主题,融合“推普+宣讲”,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深情讲述革命先烈的浴血征程,邀请团队退伍成员分享军旅爱国感悟,双线协同构建红色基因与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之气象;“阅读书堂”围绕“推普+阅读”,开展“学好说好普通话,利国利民利大家”活动。




推普拾遗红医传,守文脉风韵。苗乡筑韵,推普破障;匠心守艺,文脉新章。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实践团队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织金县当地苗族、彝族与白族等多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推普宣传和采访调研。

针对销售中的语言障碍(如裙子称“阿代”,上衣叫“阿超”),团队创新采用“推普+注解”模式——查证方言差异,辅以汉字拼音或谐音与普通话录音,及时矫正沟通误差,有效打通文化传播壁垒。调研深切体会到,传承不仅靠代代坚守,更得益于国家教育普及和普通话推广的坚实支撑。

推普赓续红医承,传革命薪火。戎装报国,雪域忠魂;桑榆未晚,赤心长存。在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前辈的敬仰,实践团队对官寨苗族乡的黄义民、杨继尧、黄炳仪等多名退伍老兵进行暖心探访。杨爷爷和战友们仍然默默守护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宁,正是这一群最可爱的人用朴实的话语传递着责任与担当,让青年学生们深受触动。
队员们目光更加坚定,纷纷表示要将这份精神融入学习与生活中,以行动回馈社会,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此次红色之旅,是切实感受历史使命之旅,是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之旅,更是为推普兴乡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之旅。



推普惠民红医行,践医防融合。语润山乡,医惠万家;情系苗岭,筑梦黔行。实践团队聚焦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助力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通过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因地制宜,在织金洞游客出入高峰期,深入调研老年人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建设、普通话使用情况与急救知识普及等情况,并开展宣传手册发放与健康义诊活动。首先实践团队依托官寨苗族乡毗邻织金洞的区位优势,在景区人流量密集处分组开展“语言之旅”“就医之旅”“急救之旅”协同调研,与游客、村民深入交流,倾听心声。

推普兴邦红医助,惠农旅增收。乡村振兴,科技赋能;石韵千年,红医助旅。团队结合“千万工程”,通过走街访谈、实地考察与助农增效等方式,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对织金县旅游与农业进行助力宣传。

“赓续戎装红医铸魂”实践团队连续三年扎根贵黔大地,不断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坚守初心使命,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中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认同,强化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厚植爱国情怀,树立强国担当。
团队以脚步丈量乡土厚度,以赤诚与热忱探访乡间深度,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温度,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破解难题中锤炼过硬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在传承赓续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在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故事中坚定奉献基层的决心,在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中,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TYnqkT5bRhPKlf7KYnr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