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社会实践

贵医青年三下乡 | “医”心筑梦七星关,青春力行暖桑榆

发布者:  时间:2025-07-18 12:05:05  浏览: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三下乡”活动、推广普通话以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加强基层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号召,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贡献力量,近日,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心“黔”途实践队,带着如火的热情,将“‘医’心筑梦·青春力行”的誓言铭记于心,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往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记录下青春与土地的对话。

推普篇

乡音与国音的交响·趣味课堂推普助沟通

乡语是归乡的密钥,普通话是走四方的车票。“医”心“黔”途实践队顺利抵达七星关区后,迅速与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展开对接,深入沟通活动细节、科学规划后续安排。

推普课堂开始前,实践队与当地爷爷奶奶深入交流,初步了解他们的用语习惯、思想观念,制定专属培训内容。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柏杨林日间照料中心,专注于医院就医、银行事务处理、车站购票、询问及指引方向等老年人频繁遇到的生活场景。采用“趣味课堂结合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助力老年人增强交流技巧。在培训的最后阶段,老人们与团队成员一起用普通话朗诵短诗,在清晰的诵读声中,毕节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与现代语言的温暖相互融合,使得传统方言与现代韵律交相辉映。

调研篇

记忆拼图里的守望·阿尔茨海默症主题入户调研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实践队进行了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主题的入户调研活动。实践队采取“宣传+问卷调查”的双重工作模式,并按照既定计划分为两组同步推进。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利用标准化问卷,深入了解居民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未来的照护服务需求和期望。队员们将专业知识融入日常对话中,从预防的关键点到日常照护的细节,向居民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在面对不识字的长者时,队员们会蹲在桌旁,降低语速,逐项阐释问卷的相关内容,并且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确保每一项需求都得到细致的记录。

居民的配合程度普遍较高,他们不仅详细回答了问卷,还主动提供了照护需求反馈,为后续服务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宝贵参考。当天收集的50份纸质问卷、338份线上问卷以及数百条反馈,这些数据是大家所赋予的信任,这些声音将成为未来健康干预的指南针,确保每一份被记住的需求都能得到妥善的回应。

义诊篇

仁术躬行砺精技·义诊服务实践提技能

实践知行合一之理念,于服务中实现自我提升。实践队与当地医疗机构携手合作,在柏杨林街道举办了健康义诊活动。队员们预先进行了周密的筹备工作,包括搬运桌椅、布置场地等,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他们还积极引导当地老年人有序参与健康检查,并对活动相关咨询提供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在协助医生进行问诊的过程中,队员们秉持谦逊的态度,认真学习问诊的关键要素,并积极抓住提高临床实践技能的机会。坐诊医生结合在义诊活动中遇到的典型面瘫病例,为队员们全面讲解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在义诊的空隙时间,医生还专门进行了心肺复苏(CPR)操作和基础包扎技能的培训,队员们通过积极的练习,其实际操作能力获得了认可。



结语篇

黔途筑梦映医心·青春续航践担当

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医心黔途实践队度过了三天的时光,他们留下了青春与责任的深刻印记,他们以如石榴花般炽热的激情,履行了“医心筑梦·青春力行”的庄严承诺。

青春的步伐永不停息,医心的温度始终炽热如初。展望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承载着在基层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运用专业知识回应时代的呼唤,坚持不懈地深入基层、致力于志愿服务工作。他们将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不断磨砺自我,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