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团委
本期主要内容
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治国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核心价值观。
本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01
为什么要立德
主要内容以总书记引用的“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为切入点,通过对《管子》的解义和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的故事,从个人和国家两个维度阐释了为什么立德。
02
立什么德
主要内容以总书记引用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切入点,通过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贵州遵义草王坝村的党支部书黄大发等人的事例,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
03
如何立德
主要内容以总书记引用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切入点,通过范仲淹、龚全珍等人的故事,阐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中“勤学、明辨、笃实”的具体内容。
■ 原典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
■ 释义
本句出自《管子》。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维”的本义指系东西的大绳子,引申为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国有四维”,指治国有“礼义廉耻”这四大纲纪,四大纲纪一旦有所缺失,国家就会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国家就有可能面临灭亡的绝境。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的时候,引用了一句古语“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本期的经典释义人——中南大学杨雨教授解读说,“国有四维”,也就是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奉行的价值观。礼义廉耻,就是那个时代普遍奉行的价值观。“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遵守社会规范、奉行公平正义、知耻行善、廉洁奉公,这是国家富强、社会太平的基本保障。
■ 原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 释义
本句是《礼记·大学》篇的基本纲领,是“大人之学”追求的最高的境界。“明德”指光明美好的德行,“明明德”是指的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亲民”,指将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去,革除蒙昧,开发民智,“止于至善”,意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北京大学,这次他引用了《礼记·大学》中的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事先做人,创业先修德。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他引用的这句话,不仅是古代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今天,国家教育和社会风气,依然呼唤着这样一种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君子。
本期思想解读人——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解读说,大德讲的是国家之德。明大德对每一个人来讲就是要立志报效祖国。对共产党人来讲,守公德就是要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员干部来讲,私德不是私事,它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私德也不是小事,它事关个人的荣誉和他的发展进步。■ 原典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 释义
本句同样出自《礼记·大学》,明明德、亲民、至善,指的是道德修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礼记·大学》当中的三大基本纲领,这几句所提出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实现三大基本纲领的八条具体的途径,也就是所谓的“八目”,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同样是在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还引用了这句经典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常被概括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也是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要承担的责任。所以每个人都要从修德开始。
对于如何修德,艾四林教授解读说,修德有三大要点,分别是勤学、明辨和笃实。勤学就是要向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明辨就是要善于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善于做出选择。笃实就是修德就要落到实处。
图片/整理自网络
排版/新媒体部 安仕芳
责编/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