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基层风采

基层风采

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青春•团建丨贵州医科大学2022年度“活力团支部”风采展示--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2020级硕士4班团支部

发布者:  时间:2022-09-28 18:25:33  浏览:

   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2020级硕士4班团支部自入校以来坚持把创建“党团班”三位一体模式作为凝聚青年、团结青年、带领青年的重要载体,践行“三纵四横五协同”团建项目化体系,紧密结合工作特点,扎实开展创建工作。以倡导研究生群体特点、充分发挥研究生学术优势为核心,打造一支学习型、规范型、服务型、创新性、奉献型“五位一体”的活力团支部。

一、以创建学习型团支部为目标,加强学习、坚定信念

在创建实践中,团支部始终把建设和培育“学习型”团组织作为主要内容,重抓学习、提升素质。广泛开展了“青年大学习”“团干部讲团课”、“团课展评”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青年思想引导,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其中吴曦同学获贵州省高校“团支部书记讲团课”三等奖;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团支部工作重点,采取集中授课、个人自学、撰写体会等形式,认真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切实坚定信仰、纯洁思想;系统学习党史团史,积极开展主题演讲,用祖国发展的辉煌成就鼓舞青年,以身边先进事迹鼓舞青年,着力强化立足专业学习、示范引领、开拓进取的意识,有效培育适应科研学术的创新精神。此外,在专业学习上常抓不懈,积极搭建互学平台,充分发挥“以大带小”优势,通过“学习”促“创建”,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竞赛,先后在贵州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决赛中获奖3项,其中作品《回望红色贵州路,建功青春新时代》为“挑战杯”红色赛道一等奖;2020“数维杯”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健康科普大赛优秀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用实际行动争创先进集体。

二、以创建规范型团组织为核心,狠抓建设、常态落实

团支部深入落实团中央《关于新形势下推进从严治团的规定》,坚持党管青年原则,进一步从严管理团干部、团员、团组织,增强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深入实施“一团一品”工程,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和群体特点,以“三纵四横五协同”团建项目化体系建构为契机,在低年级本科生中开展集体型团建项目如大学适应型集体项目、团队凝聚型集体项目;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开展职业发展型团建项目如专业提升型项目、未来发展型项目;在研究生中开展科研导向型团建项目如科技研究型团建项目、产学研转化型团建项目,通过示范带动引领,增强团支部工作活力。

为加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团支部先后在贵安新区政策法规局、湖潮乡政府开展两次健康讲座;组织参与开展“健康扶贫”暖心下乡服务(包括身体体检、健康宣教、医疗问诊);组织参与“下乡送健康”社会服务活动;“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艾滋病、结核病防治知识进校园活动;普及近视防控知识,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等活动。通过加强与地方组织、公益组织等的联系合作,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提升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力以及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志愿服务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三、以创建服务型团组织为牵引,履职尽责、弘扬新风

(一) 学校层面的服务:以学长优势发扬帮带传统

针对研究生在年龄、学识、社会经验、生理心理等方面相较于本科生的优势, 因势利导地发挥研究生在学风建设、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1. 学风建设上, 发挥研究生团青在英语学习、学术交流和教育管理上对本科生的引导作用。

组织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娱共乐的英语角、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 使得本科生在研究生的带领下 掌握英语学习的科学方法, 提供英语交流的平台;组织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参与的学术论坛, 或者组织研究生党员向本科生开展学术报告, 允许研究生党员带领本科生开展社会调查或者实验室研究工作, 架起研究生、本科生学术交流的桥梁, 增强本科生对专业纵深领域的了解和认识, 提早定位自身发展方向。

2. 文化建设上, 发挥研究生在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上对本科生的指导作用。

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 充分发挥研究生对本科生科研团队在方案设计、方法探索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引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更好地把握科研方向、更快地进入科研角色、更及时地解决困难和问题, 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水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组织研究生党员为指导的本科生作为主要成员的活动团队, 在团队中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生活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较强的特点, 让研究生党员指导本科生以专业特色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发展。

(二) 社会层面的服务:以专业特长推广社会公益;以素质优势推动文化普及;以技术、科研优势助力生产发展和科技创新。

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形式:专业志愿者、社会调研、科技服务和课题研究。近年来, 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活跃于各种大型的体育赛事和社会公益活动中, 得到了公众的信赖和赞许。建设服务型团支部, 组织研究生在自身研究的基础上从事专业对口的志愿者活动更能体现专业特长和比较优势,是研究生通过社会调研了解社会发展和民生诉求, 增强研究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 为研究生的学习、研究积累真实可靠的素材同时也为生产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源泉。


四、以创建创新型团组织为己任,积极进取、主动作为

近年来,团支部始终坚持创新引领,通过“青年创新工作室”、“青创空间”等载体,组织团员青年广泛开展创新创效活动,推动优秀成果转化应用,持续激发青年立足岗位、创新创效、推动发展的工作热情,形成一批优秀成果。

深化开展“团员身边无违章”活动,充分发挥团员示范作用;持续开展“三亮三比”主题活动,深化“团员责任区”、“团员示范岗”,组织广大团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确保企业经营秩序健康稳定。

积极开展“关怀·成长”活动,深入开展“为青年办实事”活动,进一步畅通与青年的沟通渠道,了解掌握青年需求和诉求,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做好释疑解惑,关注青工心理健康。开展团青文体活动,举办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增强队伍活力。黄婧同学获贵州省“春晖炫家乡”主题摄影比赛三等奖;吕宝坤同学在贵州省“我是共产党员”主题征文比赛中获表扬。

五、以创建奉献型团组织为己任,爱岗敬业、竭诚服务

团支部成员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青春的底色应当是描绘奉献者的湛蓝,“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疫情来袭时,分布在疾控系统的团员青年们星夜成军,迅速集结,成立青年突击队,汇成不可阻挡的力量。在专家组的工作指引下,发挥所学专业本来,参与了应急指挥、疫情研判、流调溯源、隔离管控、物资发放等青年突击分队,他们勇于担当,逆行而上,毫不犹豫冲向阻击疫情的阵地中。

青春的底色应当是象征奋进者的火红,“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者是精神最富足的人,只有奋斗者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为筑牢我省疫情防控免疫墙,他们奔赴一线,走访社区,向每一个人普及疫情的严重性、防控的重要性、自身防护的必要性。

青春的底色应当是寓意开拓者的金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团支部团员青年们在求学期间接受新知识的浇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力求在专业学习中追求创新精神,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方法。

排版 | 李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