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奉献的种子落入青春的土壤,当生命续写的故事触动医学生的赤诚,10月13日,一场以“汇聚青春热血,点亮生命希望”为主题的“三献”生命大讲堂宣传活动在贵州医科大学温情开展。活动由共青团贵州医科大学委员会、贵州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大队联合主办,吸引了200余名师生参与,会场座无虚席,同学们专注聆听,共同思考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与遗体捐献背后的温度与意义。

三献寄语:青春有担当,生命有回响
我校团委书记王妤煜在致辞中谈到,“三献”工作是彰显人性光辉、服务医疗发展的重要公益事业,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学校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截至目前,学校已组织开展校园集中捐献造血干细胞采血入库活动20余次,累计6600余名学子血样载入中华骨髓库,入库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自2011年实现首例成功捐献以来,已有近50名贵医人完成了生命接力。这些数字背后,正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最生动的诠释。她鼓励在场同学,作为新时代医学生,要深刻理解“三献”的特殊意义,将所学转化为行动,在掌握科学知识、保障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加入这项传递希望的事业,接过生命的接力棒,以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传承贵医人的大爱情怀。

一线讲述:那些关于告别的选择
当“三献”宣传视频开始播放,喧闹的会场瞬间安静下来。屏幕里,刚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笑着说“不疼,能救人就值”;器官移植患者抱着新生的孩子,眼里满是重生的感激;献血车里,大学生挽起袖子的动作坚定又从容……200余名学子屏息凝视,有人悄悄擦拭眼角。视频结束的掌声中,“原来我也能成为别人的希望”的轻声感慨传开,“三献”不再是冰冷的词汇,而是有了温度的生命约定。来自贵医附院的器官捐献协调员敬鹏飞,没有华丽辞藻,却用真实故事打动全场。“有位母亲在孩子离世后,强忍悲痛签下捐献同意书,说‘想让孩子的心脏再跳一会儿’。”他还提到,有康复患者每年都会来看望捐献者家属,“那是跨越生死的牵挂”。话音落下,许多同学红了眼眶。随后我校薪火相传科普服务队队员杨嘉蕊同学也来到现场分享。她从青年学生的视角以及服务经历,讲述了参与科普服务、传播“三献”知识的经历与感悟,她的分享不仅展现了一名医学生的专业素养,更传递出贵医学子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用热情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知识竞答:答疑解惑照亮科学智慧
“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健康吗?”“献血后需要大补吗?”面对同学们的提问,工作人员一一回应,用科学解释消除顾虑:“捐献技术成熟,对健康无长期影响”“正常饮食即可恢复”。提问的同学认真记录,得到答案后,神情释然。

竞答环节一开始,全场气氛活跃。题目出现,手臂纷纷举起,答对时掌声自发响起。从献血标准到捐献流程,大家在问答中加深了对“三献”的了解。现场发放宣传手册200余份、奖品50余份,加深了同学们对造血干细胞知识的深入了解。

活动最后,师生合影留念。横幅下,每一张笑脸都真挚而明亮。快门按下,这一刻不仅被记录下来,也仿佛成为一份无声的承诺。未来,贵医青年愿为生命点亮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