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宣传报道

宣传报道

首页 > 宣传报道 > 正文

贵医学子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患者送去“生命火种”

发布者:  时间:2019-10-20 18:21:39  浏览:

尽管现在我还没有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但可以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的生命,我一定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谈起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为,就读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徐广非常坚定他的初心。他是00后青年学生,也是一名未来的准医生。在大一进校时,学校组织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活动,他采集了干细胞血样,几个月后,得知自己和北京的一名11岁的小男孩配型成功,他毅然说服家人,加入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

像他这样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在贵州医科大学还有3500余名。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培育医者仁心情怀

长期以来,贵州医科大学将无偿献血、骨髓干细胞无偿捐献的宣传与动员工作视作对青年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青年学生中广泛营造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主义的崇高行为,是中华民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传统美德的诠释。

我是一名医学生,也即将成为一名医生,我愿意尽一切力量来挽救生命,用我自己的方式来回报社会

陈丽莎是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心内科的在读研究生,她也是一名骨髓配型成果的志愿者,20191015日,在经历了四小时的抽血过程后,她的血液经由血细胞分离的技术,取得足够所需的造血干细胞后,将用于挽救一位苏州16岁花季少女的生命。

简单的话语背后,饱含了一名医学生质朴的愿望,那就是仁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这些还未进入社会的热血青年们,用他们最质朴的方式,践行了进校时的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战勇表示,多年来,学校结合医学生的独特背景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医学生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作为毕生的追求和行为准则,让学生懂得挽救生命不仅仅靠精湛的医术,更需要慈爱之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不忘学医初心

传承医者大爱使命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据悉,贵州医科大学每年新登记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保持在300人左右,2019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610人。到目前为止,已有3500余名贵州省红十字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登记入库,数量居全省各高校前列。其中已有9名同学成功配型,捐献生命火种,为别人带去重生希望。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贵州医科大学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医学生感恩生命、回报社会。如组织学生到学校的生命科学馆,学习医者前辈捐献遗体的事迹。在新生进行《局部解剖学》学习时,也会以特别开课仪式,致敬遗体捐献无言良师,教导学生尊重生命、尊重逝者,做到医德兼修,走好医学道路的第一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贵州医科大学加大了对青年学生的初心、使命教育,引导培养学生以捐髓救人的方式触摸医学初心和理想,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医药卫生事业中,以热血创造生命奇迹、传承医者使命和担当,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原文见 天眼新闻1016日刊发的《捐献造血干细胞 贵医学子为患者送去生命火种”》。

来源丨天眼新闻

文字丨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罗国莉

排版丨方梅

责编丨李牧

党委宣传部

FF09B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阅读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前往看一看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取消

发送

最多2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允许

取消允许

知道了

确定